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西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扬雄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宋代《三字经》作者王应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萌玄道”作者则认为:人之初,性本萌(人性本萌),也即婴幼儿(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其性情是善、忡、恶三性(忡为新增概念,指可以不归入或难以归入善和恶的中间态),或显性、或隐性地混然存在着,这是由人类的进化历程、基因本性和评判标准的非端点性所决定。
“人之初,性本萌(人性本萌)”既有人性是善、忡、恶三性混合存在之意,也有婴幼儿性情可塑性强,主导其将来思想、行为的性情正处于萌生、萌发的时间段之意。因此,后天环境,抑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和自我修为对人的性情发展和定型也很重要。
在“萌玄道”的视角下,社会社群规章制度建设、运作方式原则、看人待物也应以“人之初,性本萌(人性本萌)”为基点,减少极端和偏颇认识,强化合宜的制度建设来约束和引导人性及其延伸出的思想和行为,以利于社会社群良好的运作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