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于1696年正式提出了二进制记数法。他认为:“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他还断言:二进制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远在中国的白晋神父是莱布尼茨好友,白晋在与莱布尼茨信中交流二进制知识时,随信给莱布尼茨寄去了一幅北宋邵雍制作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又称“先天图”。他在信中指出,先天图是按照二进制的序数排列的。只须把实线替换成1,把虚线替换成0,每一卦就对应一个二进制数。

那么,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卦序是否真的是依据的一种二进制记数法?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与《易经》有什么关联?
学术界对上述问题存在争论,在本文中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就。
本文中要探就的是西汉扬雄《太玄经》与三进制记数法的关联与演进。
《太玄经》首序是否依据的一种三进制记数法?对此刘华金先生的《“扬雄三进制”研讨》(2007年 湖南大学学报)一文对此有详细论述,现在选摘部分论述文字如下:
我们首先考察一下从1首到10首的10个首象:

以上10个首象,样子虽然奇特,排列却井然有序,通过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以下情况:
(1)首象是按照固有的变化规律,由底层向上层逐一递进的(—表示1,- -表示2、- - -表示3);
(2)其递进率固定为3:底层满3,向二层进1;二层满3,向三层进1;从设列出的首象看,三层满3,也向四层进1;
(3)首象的各层,都以1为始,以3为限,下层满3向上层进1时,下层又回复到1。
纵观全经81首之首象,……,都是遵循这三条固有规律的。一旦我们把这些规律和扬雄的“数”结合起来思考时,马上就恍然大悟:这81个首象,不就是由1到81的一组序数吗!前面列出的10个首象,就是1、2、3、4、5、6、7、8、9、10。
……扬雄所谓“玄首四重者,非卦也,数也”。……
可以肯定,《太玄经》的首象,虽然在经中只作序数使用,而实质上,它是一组地道的三进制序列。(选摘完 )
我再补充解释一下:
一、扬雄《太玄经》首象的三进制数,是无0三进制数,其三个基本数码是1(—)、2(- -)、3(- - -)。现代数学中的普通三进制数,是有0三进制数,其三个基本数码是0、1、2。现代数学中的对称三进制数,也是有0三进制数,其三个基本数码是f(-1)、0、1。
二、扬雄《太玄经》首象的三进制数,都含有一个背景数(虚设数)39,也即序列中的“每个首象数-39”才会得到1至81的序列数。
扬雄在西汉时代,发明了“扬雄三进制”,虽然“扬雄三进制”与现代数学中的三进制有差异,但是这个发明不愧于是他那个时代的伟大发明。
我们做为后代人可以接续祖辈的发明,迭代发展,与时俱进。
《萌玄道》符号系统与对称三进制
《萌玄道》中的符号系统是三元系统,它直接移植于《太玄经》符号系统,但是做了一点修改,“--(阴爻)”、“—(阳爻)”和“·—·(明爻)”是它的三个基本分量(基础符号或元素),它们可以与三码对称三进制、三码对称二进制和三值计算机相关联。在萌玄道中,主要以f(-1/- -)、1(—)、0(•—•)三个数码进行数字化运用,并与计算机科学(对称三进制计算机和三值光学计算机)相联系和融合。
萌围棋(三色围棋)
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存在着两大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A、以《易经(周易/太极)》为代表的“一分为二”主导的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B、以《太玄经(太玄)》为代表的“一分为三”主导的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可以说太极方法论(一分为二)和太玄方法论(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方法论(思维模式)中轴双核心,示意图如下:

(两色)围棋可以作为太极方法论(太极思维模式)的演练器和象征物。
(三色)萌围棋可以作为太玄方法论(太玄思维模式)的演练器和象征物。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萌又太玄,是生三仪,三仪生九数,九数生二十七算,推算定吉凶,选择定成败。
“推算(八卦)”就是人类棋手或计算机程序棋手推演棋局和评估局势优劣吉凶的形式和过程,而棋局中每一步落子点的“决策选择”,将最终决定棋手本局棋的胜负。棋手“推算(八卦)”和“决策选择”能力的高低优劣,代表着棋手的棋力水平,围棋界一般以棋手的级段位和等级分表示。人生如棋,善算果决者多胜。
太极方法论(太极思维模式)和太玄方法论(太玄思维模式)及(两色)围棋思维方法和(三色)萌围棋思维方法,也可以移植、运用于其它领域,以便充分发掘和体现它们的价值。
如叶福翔先生所言:“《周易》和《太玄》具有长期启发价值和永恒研究意义的主题正是其中的哲学精神和思维模式,前者贯通人文,后者沟通科学。”
太极方法论(一分为二论)和太玄方法论(一分为三论)沟通两色围棋和三色萌围棋也正是前述所言的两个实例。
三进制计算机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公布了华为公司一项名为“三进制逻辑门电路、计算电路、芯片以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19652311A),申请日期为2023年9月18日。这一创新性技术基于三值逻辑(如0、1、2或-1、0、1),支持加1、减1等基本运算。
这向三进制电子计算机的实用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0年,上海大学金翊教授从构造计算机的基本原则和光的基本特性出发,首次将光强度与偏振方向结合起来表示三值信息,利用液晶的旋光效应和偏振器来实现三种光学状态的相互转换和迁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计算机理论——三值光学计算机(Ternary Optical Computer,简称TOC)。
三值光学计算机研发、探索之路正在艰难进行中。
可以说对“古老发明”的迭代发展、探索和演进。才会使“隐匿的伟大的古代基础发明”不被埋没。在文化领域,薪尽火传,代代去劣扬优、层累创新,才会形成一个生命力强劲的文化子域“矩阵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