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有很多种。现在一般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为太极图,将阴阳鱼图附带八卦符号的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太极图省略掉两个“眼睛”也可以区别性称其为简式太极图。详情可浏览:百度百科>太极图; 互动百科>太极图。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蒙古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之名出现得很早,《周易》、《庄子》均有出现。
《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但是,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图形化“阴阳鱼太极图”的记载。北宋理学家周敦颐(1017年—1073年)《太极图说》一文很有名,“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但是,本文附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而是五层式万物化生周氏太极图,其图如下:
有据可查的阴阳鱼太极图最早绘制刊载于南宋张行成《翼玄》一书中,其图如下:
该图在《翼玄》中并不叫太极图,而是称为易先天图。
张行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十二世纪,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37年)进士,晚于周敦颐几十年。
明朝初年赵撝谦(1351年-1395年)《六书本义》也绘制刊载了阴阳鱼太极图,其图如下:
赵撝谦《六书本义》中也不叫太极图,称为天地自然河图(或称天地自然之图),其特征是阴阳鱼眼并非圆形,而成泪滴状。
明朝末年赵仲全《道学正宗》中也绘制刊载了阴阳鱼太极图,其图如下:
赵仲全在《道学正宗》中称其为古太极图,与赵撝谦《六书本义》版的图形最大区别是用线条将图形整体切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黑白色块分布和比重与八个八卦符号的阴爻阳爻分布和比重大体对应。这应该是当时阴阳鱼太极图的正宗内涵。
当代人张其成在《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文中得出结论:
1.“阴阳鱼”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2.“阴阳鱼”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5.“阴阳鱼”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其实,世界上各大洲和环太平洋各岛国等都有类似“阴阳鱼太极图纹样”图案艺术,但是大多数没有系统性的连续传承,其代表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东欧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Trypillia culture)约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2700年,大致对应中国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特里波利耶文化考古遗存中也发现了类似“阴阳鱼太极图纹样”图案,翟玉忠在《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一书中称其为“灵蛇太极图”。乌克兰科学院考古协会的N.B.Burdo女士是唯一对该地区灵蛇太极图演化作了细致考察的学者。Burdo女士的《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的神秘世界》一文中,搜集了大量灵蛇太极图纹饰:
对于灵蛇太极图的最初形态,Burdo女士写道:“在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早期阶段,容器上常可见蛇形图案,装饰品的质地纹理很深。这些图案的主要特征是:蛇头风格多样,有时又与真实原形毫无关联。出土的陶罐上有的蛇形图案,这些原始图案上蛇的眼睛硕大……”。金芭塔丝教授也曾以散文般的笔调写道:“对生命的礼赞是古欧洲思想和艺术的主导母题。这里没有任何死气沉沉的景象,生命力以蛇、螺旋或旋涡的形态变动不居。”
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灵蛇太极图”与中国“阴阳鱼太极图”比较,特里波利耶文化“灵蛇太极图”的重要特点是边缘开放,残存更多灵动蛇形的痕迹,没有圆圈作为边界;中国宋明时期绘制的“阴阳鱼太极图”有圆圈作为边界,阴鱼和阳鱼十分抽象,不与具体的鱼、蛇等动物关联,而是与《周易》、《道德经》及道家道教的太极阴阳八卦文化紧密相关,是对万事万物属性的一种较高层级的抽象,从此阴阳鱼太极图在中国文化中连续存在、发展和传播,并演变为当前通常形状。
中国彝族文化中也有太极图,叫输必孜,但是不能确定它的具体起源时间。
输必孜是音译,其本意是缠绕在一起的两条蛇(龙),与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中的灵蛇太极图十分类似,这是文化传播产生,还是文化辐合(趋同)产生,还有待考证。
公元前4300年~前2800年,随着库尔干人(当为原始印欧人)的不断入侵,包括特里波利耶文化在内的古欧洲文化及其符号象征体系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乌克兰馆黄褐色的外墙上有一个巨大的黑、白、红旋转图案,这是乌克兰特里波利耶文化“灵蛇太极图”的现代仿古艺术设计,如下图:
科学网郑中《上古太极文化考问:东欧与东亚之间》一文中也指出:欧洲凯尔特人(Celts)和罗马人也有类似“阴阳鱼太极图纹样”图案(如下图),这些图案非常类似东欧特里波利耶文化的灵蛇太极图,故这种文化元素可能与特里波利耶文化的灵蛇太极图有渊源关系。
公元前四世纪凯尔特金饰上的“简式灵蛇太极图(省略掉眼睛)”
公元8世纪《凯兰书卷》(凯尔斯经)封面上凯尔特人的简式灵蛇太极图
西罗马帝国(公元286年-480年)盾徽纹样之一“灵蛇太极图”
选摘编辑自:
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百度百科、
知乎:七千年前世界各地都有太极图、卍字符
翟玉忠《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二元观念与世界文化的分野》、
科学网郑中《上古太极文化考问:东欧与东亚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