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也是人类发展的底层驱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才有生命力。文化细分领域众多,各领域文化都可以创新演进,伴随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生不息。
文化创新需要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其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多领域的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的迭代更新,推广传播。

2013年我就创制了第一版萌式三色围棋规则,当时创制萌式三色围棋的目的是:为《萌玄道》哲学、当代《一分为三论》哲学、《道德经》三生万物三分化诠释、《太玄经》三分图式……等形而上的“三分哲学”创制一个形而下的象征物。后来,我对萌式三色围棋规则条款进行了六次大的修改,规则文本小的修改和完善更是众多,目前萌式三色围棋规则(2022年版)已经基本定型和实用化。
发明一个优秀的新棋种很难,发明人可能需要对新棋种进行长久论证、多次改良才能较好地定型,这也需要机缘、文化底蕴和长久的坚持。
推广传播一个新棋种更难,个人不可能全能,而宣传推广、资金财力、人情事故,往往是发明人的短板。
除了传统的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五子棋(连珠棋)、国际跳棋外……,近当代发明创新的新棋种(含传统棋的各种变种)千千万,但是复杂度和趣味性兼具,以及能在当事国或国际上广泛推广传播成功的新棋种寥寥无几。
机缘巧合,萌式三色围棋站在了“围棋巨人(2016年前人类[防御人工智能]的智慧堡垒)”的肩上,从棋类游戏:状态空间复杂度( state-space complexity )、游戏树大小( game tree size )、策略复杂度( decision complexity )、游戏树复杂度( game-tree complexity )和计算复杂度(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等五个方面综合考量,萌式三色围棋可以称得上是目前棋类游戏复杂度方面的顶级棋种,而且人类棋手以全息棋局模式(花棋串上层属性进行相应标识)对弈萌式三色围棋也具有可行性。
人类生养子女,多数情况,相对而言是生易养难。对发明革新而言,多数情况,相对而言也是生易养难。
萌式三色围棋已经生,萌式三色围棋值得养吗?如果萌式三色围棋值得养,那么如何养才更有利于萌式三色围棋的成长(发展)呢?
叶福翔先生在“《周易》和《太玄》思维模式论”一文中指出:《周易》思维模式以二分三辅为特征,而《太玄》思维模式则以三分二辅为特质。……二分三辅和三分二辅在作为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同时也是方法论,而哲学方法论具有普适性和“经久耐用”性,……《周易》和《太玄》具有长期启发价值和永恒研究意义的主题正是其中的哲学精神和思维模式,前者贯通人文,后者沟通科学。
庞朴先生在《一分为三论》(2003年)一书中言及:中国文化体系有个密码,就是“三”。在剩下的时间里,尝试着对“一分为三”给出理论上的说明,……发现三分的真理。
周德义先生著有《我在何方 一分为三论》(2002年)一书,也曾在文中言及:“一分为三”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红线。
郑军先生在《太极太玄体系》(1992年)一书中:对《周易》、《太玄经》的基本思想进行新探索,将太极体系(二进制体系)和太玄体系(三进制体系)结合为一体。
总概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存在着两大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A、以《易经(周易)》为代表的“一分为二”主导的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B、以《太玄经》为代表的“一分为三”主导的方法论(思维模式)流派。
可以说太极太玄方法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方法论(思维模式)中轴部双核心,示意图如下:

只是以《太玄经》为代表的“一分为三”在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影响力上比以《易经(周易)》为代表的“一分为二”弱得多和小得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方法论(思维模式)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中轴加两翼结构(如下图):

中轴为“太极方法(一分为二)和太玄方法(一分为三)”双核心,左翼为“系统-整体方法(一分为一)”,右翼为“类迪卡尔方法(一分为多)”。只是太极方法(一分为二)显而强,太玄方法(一分为三)相对隐而弱,其实两者本可以比翼齐飞,共同携手在世界上拓展文化影响力。后者为何隐而弱?在此不作详细分析探讨,但其中原因之一必然有传统太玄文化迭代更新和推广传播乏力。例如,到了宋元明时期,中国古人创新更新出了“阴阳鱼太极图”这个超级图形符号(文化标志/徽标/LOGO/IP),阴阳鱼太极图也大大强化了“太极文化”的传播力,但是《太玄经》“太玄文化”却曾经长期缺失类似的图形符号“太玄图”。
|